何立群:用信心和激情演绎对图书事业的热爱

  • 发布时间:2018-12-06 16:31:37
  • |
  • 作者:开鲁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2739 次

blob.png?v=1745366044223

       何立群,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开鲁县图书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全区首届“群文之星”、自治区优秀图书馆长、图书馆学会先进个人、通辽市人大代表、文化系统先进个人、通辽市先进工作者、通辽市首届“行业领军人才”。

blob.png?v=1745366044223

blob.png?v=1745366044223

      1984年参加工作时,曾任开鲁县第二中学图书管理员,表面看来,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比较简单,好像就是借书与还书,其实在这借书与还书中间,包含着不少学问。书怎样采购回来;采购回来后如何分类、著录;如何做好典藏工作;如何做好读者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为了更胜任图书管理工作,她一直坚持在没有读者借阅的空档、下班之后的零星业余时间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主持编写了《蓬勃发展的开鲁县图书馆》《苏星捐赠:著者签名本书目》等藏书书目24种,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多次获奖。

blob.png?v=1745366044223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是何立群的工作信条。2002年,何立群被任命为开鲁县图书馆馆长。以前她只埋头干业务工作,如今又碰到了管理工作这个新的课题,在新的工作任务面前,她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使开鲁县图书馆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并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建设。在内蒙古东部区率先使用了interlib图书管理软件,在全市率先完成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真正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真正实现了扫码看书,全城共读。2010年又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实现采编、流通、典藏自动化管理,服务实行图书全开架、免费开放、一卡通借阅、全年无闭馆日的旗县馆,建设完成了35000条馆藏书目数据库

blob.png?v=1745366044223

     过去,县图书馆的工作长期停留在馆内的狭窄范围内,对社会的辐射力和指导作用甚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何立群提出对全县的文化站长进行培训,以便将图书资源更好地向基层、向农村输送,她本人还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在全县各文化站进行巡回辅导。全区第一家大榆树镇科技文献库、全市第一家旗县图书馆网站的建立,从筹备到建立完成,她都直接参与,并亲自分编和著录。她还到县城的中、小学校辅导图书管理分编著录,给他们讲授图书馆业务知识,指导他们如何做好读者工作,使学校的图书馆业务得到发展。

blob.png?v=1745366044223

为了更方便广大读者随时借阅图书,她带领工作人员在开鲁镇内建设30个图书流通站,主分馆和流通站年均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借阅图书达18万册次。在全县建设264个农家书屋,辅导农家书屋管理员500余人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实现在全县12个镇场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全覆盖,累计开展活动130余次,播放电影、讲座近600场,制作科技小报30000余份、流通图书50000册次,受益人群达10万余人次,对保障广大农牧民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信息公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9月,她主持开设了开鲁县图书馆【书香开鲁】微信公众号,用于发布馆内信息、宣传馆内活动、与读者互动,最重要的是按期推荐好书推和刊发中华成语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blob.png?v=1745366044223

     从事图书管理工作三十多年,何立群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文化工作岗位上,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实践、演讲比赛、有奖征文、有奖猜谜、图片展、故事会等读书活动,使图书馆从“知识宝库”成为“知识的喷泉”,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她虽人过中年,但工作起来依然活力不减,常有人这样问她:“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如此坚持”?每每面对这样的问询,何立群都会坚定地回答:“是对做好图书事业的信心与激情”!